首页

由《冬阳·童年·骆驼队》谈教学内容的选择

【www.cnfzdj.com--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他的《语文课程论基础》中对语文教学内容有过较为精辟的阐述,他指出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它包括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对教材内容的重构;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创生。

  笔者以为,从教学内容的形态看,包括文字的和非文字的;从获取的途径看,包括教材中的和教材外的;从呈现的方式看,包括整体的和局部的。但无论怎样的教学内容,其作用是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下面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选择教学内容。

  一、立足学生

  选择教学内容应当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起点与终点都应源自学生、复归于学生。《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可确定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五岁孩子的视角看故乡的景物,感受对故乡、对童年的怀念。

  2.了解文章的描写方法,感受文章语言特点。

  上述教学目标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考虑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中,作者林海音回忆了五岁时在北平故里的几个生活片段,抒发了对童年一去不返的怅惘(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更表达了对童年、对故乡的怀念(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如果仅从成人的角度去看作者回忆的人和事,会觉得琐碎而细微,但是当唤起学生童年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从五岁孩子的视角去看这些事、这些人时,平凡的生活小事会让他们觉得新鲜而有趣,从而对林海音笔下的故乡、童年产生贴己的感受,由此我确定了目标1。文章主要采用了白描的写作方法,用词极其凝炼,比如文中的一个呆字,精准而形象地表现了小英子看得投入,教学时应当围绕这个内容展开;又比如文章多处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营造了怀旧的氛围,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加以体会。由此我确定了目标2。

  二、观照整体

  确定了适切的教学目标,就可以围绕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宜以本为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应持有风物当宜放眼量的态度,先从宏观角度去考量。这里的宏观既包括文章所依托的社会环境、蕴藏的文化内涵,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也包括文章的格调、主题、结构、表达、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正是基于这些思考从整体出发选择了以下教学内容:

  1.老北京的旧照片。由于课文所描述的时代距今已有80多年,所介绍的地域是孩子们不太熟悉的北京,两者构成了时空上的遥远。如何缩短距离?笔者选择了照片和音乐这两种非文字教学内容。在课前谈话时以聊一聊老北京为话题,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一组北京的旧照片。老巷子、四合院、骆驼队……伴随着京腔浓郁的京韵大鼓,一帧帧泛黄的旧照片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到了那个特定的年代,这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怀旧故事提供了很好的认知和情感基础。

  2.细碎的童年往事。课文情感细腻,笔调恬淡,行文舒缓,对童年往事进行自然无痕的介绍,这既是文章的特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回忆了哪些童年往事,这个问题意在使学生阅读时能从疏散的文字中梳理出具体的内容。这样,教学内容逐步集中到呆呆地看骆驼讨论驼铃的作用想剪骆驼毛问骆驼去向等片段,原本细碎的童年回忆渐渐清晰、明朗。

  3.怀旧情绪的弥散。整篇文章萦绕着淡淡的怀旧情绪,作者走笔至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一句时,这种情绪被推到了极致。而怀旧情绪又是通过反复这一修辞方法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凭借上述教学内容,连带出对文章整体的回顾,同时感受语言特点。教学设计如下:

  出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写这些文字时,林海音多大了?(42岁)。所以她说……(出示句子)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不会再做了。(教师适时擦去板书看骆驼。)

  师:何止是这件事啊,孩子气地和爸爸讨论驼铃的事──

  生:我也不会再做了。(教师擦去板书议驼铃。)

  师:在暖和的阳光下,想剪骆驼毛的事──

  生:我也不会再做了。(教师擦去板书剪驼毛。)

  师:向妈妈追问骆驼去向的事──

  生:我也不会再做了。(教师擦去板书问驼踪。)

  师:因为童年真的一去不还了。再来读读读这个句子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以上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复现了一件件童年往事,而随着学生反复吟诵我也不会再做了和板书的童年事一件件地被擦去,这些童年往事仿佛也渐行渐远了。教学中的师生对话迁移运用了课文中反复的修辞方法,不仅让学生感受了这种修辞方法所表现的独特语言风格,更使得怀旧的气息久久地氤氲在课堂中。

  4.从一篇课文到整本书。本文是林海音女士所著《城南旧事》一书的出版后序,教学时若割裂与《城南旧事》的联系,教学内容显然是孤立的。只有将其置于《城南旧事》这一创作背景中,学生才有可能更逼近作者的童年生活,对文章情感的体悟更周全。教学时,可链接林海音在《苦念北平》中的一段话: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妇人,一生的一半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引导孩子反复诵读,感受作者对北平、对童年思念之苦,而后引出《城南旧事》一书。在舒缓的音乐中,书的目录一行行呈现,学生轻轻地读着目录,仿佛走进了那个遥远的年代,走进了那些童年往事。课后,所教学的班级中竟有许多学生去阅读了《城南旧事》一书,显然这一教学内容的安排,实现了由一篇课文带出一本书的超值阅读。

  三、聚焦重点

  不同的教学内容对目标达成的作用不同。有的教学内容处于核心地位,对目标达成起到重要作用;有的处于次要地位,对目标达成起到辅助作用;有的则敷衍于目标的外围,看似没有直接发挥作用,但在目标生成时能很好地进行即时补充。聚焦重点就是要特别关注对目标达成起到重要作用的内容,通过认真研读从中摄入语言的、情感的、审美的、文化的、精神的信息,让学生得以熏陶、滋养。在教学童年往事这一部分时,可从大处删繁就简,从小处精打细磨,将教学内容聚焦在呆字上,同时整合多种教学内容,延展学生的阅读体验过程。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齿,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这段话中一个呆字可谓传神地刻画出五岁孩子观察事物入迷的样子,表达了小英子的天真、烂漫、可爱。教师可围绕呆字整合教学内容,进行以下设计:

  1.阅读文本,知晓呆的内容。

  师:是什么让我看呆?

  生: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师:再读读,这三个那样让你读出些什么来?

  生:小英子觉得很有趣,很有意思!

  师:还有什么让我看呆了?

  生:骆驼咀嚼的动作让我看呆了。

  这一教学中,直接沿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了解小英子因什么而看呆,这是语文认知层面的要求。只有初知才能深悟,显然这一过程是必要的。

  2.多种素材,丰富呆的理解。

  师:那个时候英子才五岁啊,想一想,五岁的孩子该有多高?用手比划比划。

  师:这么个小不点儿啊,别说骆驼,就算是一只小鸡一个蚂蚁都会让她兴奋不已呢。一起来看看林海音女士在《城南旧事》中回忆自己五岁时的另一段趣事。(出示语段)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一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几只刚孵出来的小油鸡,那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里的几只小油鸡。看小鸡啄米吃,总是吃,总是吃,怎么不停啊!

  ──节选自《城南旧事》

  师:读了大屏幕上的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师:这回看到的不是小油鸡而是骆驼,再联系课文中的这段话(出示看呆了句),你想说些什么?

  师:此时,英子不仅仅觉得好玩,而是一下子看呆了。你能想象得出小英子看呆了的情形吗?(请学生表演。)

  这一教学中,首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比划五岁的孩子该有多高,让文章中小英子的形象变得立体而鲜活,让学生明白正因为这是一个小小的孩子,才可能会有下文看呆的表现;而后补充英子看小油鸡这一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英子看得投入,为下文呆的理解蓄势作铺垫;再结合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小英子从看小鸡到看大骆驼的表现差异,延展看呆的情感体验;最后,让学生通过表演,直观演绎看呆的样子,丰富对呆的理解。

  3.对比体验,升华呆的内涵。

  师:课文中有一个字和呆的意思很接近,你找到了吗?(──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师:对比着读一读,你读出不同了吗?(──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师:是啊,五岁时的小英子看骆驼,居然看呆了,而42岁的林海音却觉得那是儿时干的一件傻事。看来这呆,这傻只属于孩子,只属于童年!

  这一教学中,再次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一对近义词呆和傻分别出现的语段中读出内涵的不同,使他们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可爱,读懂作者对童年的追忆,教学目标也水到渠成了。

  四、留心细节

  俗话说细节造就完美。一个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一个看似寻常的词语,一个平白如话的句子……这些文本细节往往会被师生忽略,然而细细品读,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承载着深厚的内涵,同样可以作为教学内容选用。《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中写道: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这处描写初读普通,反复细读却觉得意味深长:天气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后面怎么不写拉骆驼的人脱大羊皮,却先写起了骆驼脱掉它的绒袍子?尔后可以揣测:也许这就是一个五岁孩子眼中的世界,或许在天真的孩子眼里骆驼比人更具有吸引力呢……文本细节有时能创造独特的教学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别样的美。因此,教学时要留心细节,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更有效。

延伸阅读
教学要求:  1、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感受黄果树瀑布声音和形态的特点。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2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板书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看到这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2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采访周博士手记》语文教案  ◆ 教材分析  文章以科学饮水为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2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儿时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2
学习目标  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一、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2
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语文教案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1
学习目标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教学过程  一、继续撰写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1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儿童,他们特别需要理解、尊重、宽容。往往一个爱的细节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1
课前准备  1 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2 西藏的风光图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0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劳动的开端》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0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