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方案,课文原文赏析

【www.cnfzdj.com--小学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作者:涡阳县双庙学区高庄小学 孟淑媛 

  课文简述: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科普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小蝌蚪是如何一步一步长成青蛙的是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多音字“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讲故事练习。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重难点:
   1、识字写字,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故事。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了解小蝌蚪的演变过程;搜集小蝌蚪成长过程的资料。(学生)
   2.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识字激趣,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大脑袋,长尾巴,穿着一件黑衣裳,常在水中游啊游,长大以后吃害虫。”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谁?
   2、出示小蝌蚪图片。
   3、自主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这群可爱的小蝌蚪在水里游呀游,它们究竟想干什么呢?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纠音识字学的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多音字和不会读的字。
   3、重读“找zhǎo”,“妈mā妈mā”要读得亲切一些。
   4、 学生对比观察图片,认识蝌蚪和青蛙。
   5、听范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6、引导学生在读中识记、理解生字。
  三、学生自读课文。
   1、边读课文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同桌交流识字。
   4、同桌互考,检查识字情况。
   5、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池塘、脑袋、黑灰色、捕鱼、迎上去、宽嘴巴”
  四、朗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找到了妈妈)
    (2)小蝌蚪的妈妈长的什么样子?
    (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
    (4)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5)出示填空:(   )里有一群小蝌蚪,(   )的脑袋,(   )的身子,甩着(   )的尾巴,快活地(   )。
   2、引导学生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1)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2)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3)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4)谁能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口头组词,加深理解。
   2、指名学生交流如何记住这些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重点指导:“皮、肚、孩、跳”的笔顺书写皮的笔顺:
     名称: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肚的笔顺:
     名称:撇、横折钩、横、横、横、竖、横
     孩的笔顺:
     名称:横撇/横钩、竖钩、提、点、横、撇折、撇、撇、点
     跳的笔顺演示:
     名称: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后描红、仿写。
  六、拓展练习
    小蝌蚪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妈妈,见了面它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写下来好吗?
  七、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让我们知道了小蝌蚪是如何长成青蛙的。同时,我们也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希望你们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小弟弟妹妹们听,让他们都来保护青蛙吧!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问鲤鱼阿姨——错把乌龟当妈妈——找到妈妈
          小青蛙,吃害虫,
          保护庄稼本领大!

  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科普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我没有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文的分析上,而是确定了“以读代讲”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寻找知识的切合点。让他们在问题中发现新知。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水平逐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真正得到训练。慢慢实现以“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教授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拓展知识发展,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的知识与同学相互交流,来增强他们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作者: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中心小学 王娟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 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  有什么样子   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_________,有一群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有一群小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有一只猴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 wā mā ma yǒu sì tiáo tuǐ,kuān kuān de zuǐ ba,gǔ zhe dà yǎn j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ī zhe bì lǜ de yī shang,lòu zhe xuě bái de dù p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 → 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 → 脱掉了尾巴 → 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    变    →    青蛙
          大脑袋 → 长了两 → 长了两 → 尾巴 → 不见
         黑灰的身子  条后腿   条前腿   变短   尾巴
         长尾巴     ↓     ↓     ↓
          找妈妈 → 鲤鱼 →  乌龟 → 大青蛙 → 捉害虫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有无,直接影响着课的质量。上课伊始,老师神秘地告诉学生,刚才在校门口看到了一张寻人启事,想看看吗?在同学们诧异声中,教师用幻灯打出《寻人启事》:
  大家好!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同学们恍然大悟,不一会儿小脸上个个绽出灿烂的笑容,原来是可爱的小蝌蚪找他们帮忙来了。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孩子们一边齐声响亮地喊愿意,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课文。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教师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a.课件播放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使读不再是漫无目的,提高了读的质量。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教师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处理如下:a.读这两小节,回答小蝌蚪先碰到了(),又碰到了()。b.比较句子。(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捉食,就迎上去。小蝌蚪一看见乌龟在水里游,就追上去。c.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d.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贴——据文贴画,贴中取乐
  教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4.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任何学校教育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多方面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学校教育活动都应顾及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课堂教学尤需如此。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到底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谁说的对呢?问题一抛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寻找以及课上资料的交流,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感悟、联想两个支点,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参与,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活动,全程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解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里。通过写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妈妈的奇妙经过,自然活泼地展现了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以及生活习性的变化,蕴含了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文中对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环境以及外貌、动作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第一自然段寥寥数笔,既点明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又按从头到尾的顺序勾画出小蝌蚪的外貌,句子中两个叠词“大大的、长长的”和一个动词“甩”,使小蝌蚪俏皮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快活”一词描写出小蝌蚪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状态。第四自然段既点明青蛙可以离水而居,又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句子中两个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和四个动词“蹲、披、露、鼓”,将青蛙鲜艳美丽的外表与神气十足的神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充满了童趣与温情,伴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小蝌蚪发育成长为幼蛙的变化过程被有序地呈现出来,青蛙的样子也被清晰地勾画出来。
  第二、三、四、六自然段的第一句都以时间变化开头,“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不知什么时候”,给读者以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之感;小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被巧妙地分散在后半句,“长出了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已经不见了”,清楚、有序地把小蝌蚪发育的变化过程呈现在读者眼前。第一句之后,分别叙述了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随着故事的推进,青蛙妈妈的外貌被一点一点勾画完整。比如,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心生羡慕,想要找自己的妈妈。鲤鱼阿姨说它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长着宽嘴巴,就追着乌龟叫妈妈。乌龟妈妈说它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也鼓励它们“到那边去找吧”。小蝌蚪看见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就游上去叫妈妈。青蛙妈妈说它们已经从蝌蚪长成青蛙了,鼓励它们跳到荷叶上。这种类似的叙述结构,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课文中的动词用得巧,增强了表达效果。“甩”写出了小蝌蚪灵活地摆动细长的尾巴;“迎、追、游”,既写清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又传达出小蝌蚪或急切或兴奋的心情;“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和神态;“蹬、跳、蹦”连续动作的描写,表现出小青蛙纵身跃起时,身姿轻盈,动作敏捷。这些动词,为故事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动态美,给人以真实感、生动感。
  第六自然段写“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既展现了一幅青蛙母子其乐融融的生活画面,又不禁让人萌生出青蛙是人类的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的想法。
  课文共有3幅插图,分别画的是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不仅生动地展现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而且有序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不见了。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人教版部编本第三册课文]


        1 小蝌蚪找妈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延伸阅读
小学教学设计竞赛活动总结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夯实教师业务能力,督促教师教学学校范文
2020-08-29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话题是新年,过新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也是熟悉的,而且教学此小学教学设计
2016-10-18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作者:东城实验小学 王文娟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小学教学设计
2016-10-17
“相关”资料“用起来”在科学技术小学教学设计
2016-10-16
音标教学我有几招学生五年级了,如何在学好课本的同时,又能做好小升初的衔接一直是我小学教学设计
2016-10-16
《动物儿歌》教学设计之1作者:佚名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l小学教学设计
2016-10-16
《大青树下的小学》文本解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作家吴然的一篇抒情散文。课文通过小学教学设计
2016-10-15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作者:涡阳县双庙学区高庄小学 孟淑媛   课文简述:小学教学设计
2016-10-15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佚名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13个小学教学设计
2016-10-15
《夕阳真美》课堂实录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睁大小眼睛,这个生小学教学设计
2016-10-14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