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

【www.cnfzdj.com--一年级教案】

高 矮

课标内容
《高矮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中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知道;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方法;知道物体的高矮是相对的。
通过猜想、验证、下结论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身边物体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在比较。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厉害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活动二: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三个人中,谁高,谁矮?(比较后板书:高矮)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又是谁高谁矮呢?
活动三:游戏
指名两个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谁高谁矮。有什么方法知道谁猜到了?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比一比。(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墙边站直,在墙上划一划。
通过验证谁猜对了?
开讲激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柯南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比较了图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较?让学生明白比较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学会比较的方法后,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比较。
活动四 如何比一组学生的高矮?
选一组学生上来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后说出谁最高,谁最矮。
选中间的某一位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这位学生比谁高,又比谁矮。
活动五做一做
第16页的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活动六练一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交流。
活动七 总结全课
活动八 下课
每个小组从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说一句话(如我在小组中最高,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离开教室。
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比较高矮,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激励人人成功

《 轻 重 》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 ,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4)小组讨论,汇报.
(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
(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图片:练一练1
2.出示图片:练一练2
3.出示图片:练一练3
(三)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
探究活动
左重右轻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为学习10以内的加法做铺垫.
活动准备
1.天平
2.1克、3克、4克、5克、6克的砝码各1个,2克的砝码2个
活动题目
在天平的右边放入2克和6克的砝码各1个,天平的左边放入5克的砝码1个,现在天
平是左轻右重.从剩余的4个砝码中任意选择两个,放入天平的托盘上,以改变现在天平左轻右重的情况,可以怎样放?
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
2.总结方法.
3.分组演示并说明.
参考答案
方法一:只在左边放.
1.使天平左右平衡:
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2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2+5=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2.使天平左重右轻:
(1)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2)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3)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4)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5)在左边放入质量是3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3+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方法二:在左右两边都放一个.
左边放入质量是4克的砝码,右边放入质量是1的砝码,由于4+5=1+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
2.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
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002003004005
006007008009010
001002003004005
001002003004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课间休息: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
0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个数都大于1;也可以说1的起笔和收笔是重合的,所以0与众不同;
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
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
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4、与众不同不同,因为0、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而5、是用两笔写成;也可以说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个数都小于3;还 可以说前面四个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只有5与3是相差2;因此5的确与众不同;
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说明
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
三、加减法(一)
教学内容
1 加减法的意义
2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和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课时安排
12课时
有几支铅笔

一、教学内容
加法的初步认识,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三、重点难点
1、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理解加法的含义。
2、学生能够看图意并能列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
电脑,实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数一数我们身边的物体由多少。(如铅笔 橡皮)
2、生活中,你都看到哪里由于数学知识?(如几个人 几张桌子 几把椅子等)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加法的含义
举例说明再加以互动
2、动手操作
看一看,摆一摆,试一试
3、引导组织学生,结合图予以互动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作业
列式计算再结合教材练一练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23页“练一练”的第4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用我们身边的物体进行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同学们对加法的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大部分同学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列式计算,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六 板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

有几辆车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重点难点
1、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口算卡片上的算式说出得数。
1+4= 2+2= 3+2=
2+3= 1+1= 2+1=
二、探究新知
1、电脑显示
(1)小方和小朋友正在调查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他们来到到停车场。小芳说:我的左边有了3辆车,右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列式3+2=5.小明说:我的左边有2辆车,右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列式2+3=5。(板书:3+2=5 2+3=5)同学们,你们说他俩说得对吗?(都对!他俩所站的位置不同)
(2)对!从不同的角度看汽车,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两个人的列式就不同,但得数相同,即3+2=2+3.
2、摆一摆
(1)老师在左边摆一朵花,右边摆2朵花,你能从不同的方向列两个等式吗?
从左向右看:1+2=3
从右向左看:2+1=3
(2)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图片在桌上摆一摆,要求不同的方向看图,列两个不同的等式。
(3)如果遇到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列一个等式就行了(如2+2=4)
3、试一试
(1)同学们都知道,“没有”用0来表示。(电脑显示教材第24页的“试一试”右图)你们看,小朋友遇到困难了,老师让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图列算式(从上往下看:5+0=5,从下往上看:0+5=5)
(2)电脑显示教材第24页的“试一试”左图,让同学从不同程度看这幅图,试着填空。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25页“练一练”的1-4题。
四、思维训练
□+□=□
□+□=□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知道会有不同的结果,既练习了计算,又锻炼了思维。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补步认识
3+2=5 2+2=4
2+3=5 1+2=3 5+0=5
2+3=3+2 2+1=3 0+5=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摘果子—减法的初步认识(一)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体会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会填、写减法算式。
重点难点
1、通过情境教学,体会减法的含义。
2、培训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磁力板。
教学过程
(一)学前复习
1+4= 2+3= 4+1= 3+2=
0+5= 1+1= 1+3= 2+1=
(二)探究教知
1、摘果子
(1)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果园持看(电脑显示),你们看,小方也来了,她提着篮子来摘果子,我们先数一数这棵果树有几个果子。(学生数,有5个果子)(板书:5)
(2)果树上有5个果子,我们再看看小方摘了几个果子(电脑显示)(小方摘下2个)(板书:2)
(3)你们说说,果树还有几个?(还剩3个)(板书:3)
(4)树上有5个果子,摘走了2个,就是去掉2个。“去掉”用减法计算,(板书:一)这就是减法,树上还剩3个果子,所以就等于3。
(5)5、2、3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果子,2表示摘走的2个果子,3表示还剩3个)。
2、做一做
(1)老师在磁力楹上贴5个△,去掉4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5-4=1)
(2)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5个△去掉4个,去掉就要用减法计算,“-”表示去掉的意思)。
(3)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摆一摆,说一说,(我摆4个,去掉2个,还剩2个,列式是4-2=2)。
(4)老师演示:桌子上摆着3本书,我拿走了1本,还剩几本?怎样列式?(3-1=2)
(5)电脑显示教材第26页“做一做“和第(2)题右图,请同桌互相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27页“练一练“的1-4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27页的“数学游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小方“摘果子”的游戏,学习了减法,对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减号表示去掉的意思,同学们能够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
六、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5-2=3 5-4=1 3-1=2
减号 4-2=2 3-2=1
5-3=2 4-1=3
小猫吃鱼
教学内容
减法的初步认识(二)教材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重点难点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电脑、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卡片上的题说出得数
2+2= 5-4= 4-2=
1+4= 5-1= 3-2=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小猫吃鱼)
(1)同学们都知道,熊猫爱吃竹子,小狗爱的骨头,你们知道小猫爱吃什么?(鱼)对!你们看(电脑显示教材28页猫吃鱼图)数一数,盘里有几条鱼?(盘里有3条鱼)(板收:3)
2、让同学们看第2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盘里原来有3条鱼,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2条)。
3、请同学再看第3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谁能说一说(盘里有2条鱼,又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1条,列式是2-1=1)。
4、小猫胃口真大呀!盘里只剩下1条鱼了(电脑显示第4幅图)列式是1-1=0或3-3=0;2-2=0……
2、试一试(套圈)
(1)(电脑显示)小方手里拿了几个圈?猜一猜她可能套上几个?(她手里有4个圈,可能套上1个,也可能套上3个……)
(2)在小方套落千丈1个圈时,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1+3=4,4-1=3)
(3)当小方套上2个圈时,列式(2+2=4,4-2=2)
(4)当小方套上3个圈时,同桌互相说说该怎样列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3+1=4,4-3=1)
(5)小方把4个圈套上了或全没套上,那又该怎样列式呢?(4+0=4,4-4=0)
3、试一试(吹泡泡)
(1)“吹泡泡”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了,(电脑显示)数一数,他吹了几个泡泡?(5个泡泡)
(2)(电脑显示第28页第2题和第2幅图)有什么变化?(5个泡泡,破了1个……)
(3)列式剩几个泡泡吗?(5-1=4)
(4)一在还剩4个泡泡,又有什么变化?(电脑显不第3幅)(又破了2个)
(5)该怎样计算列式还剩几个泡泡?(4-2=2,5-3=2)
(6)(显示第4幅图)列式(2-2=0,5-5=0)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的第1题。
2、看图列式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讨论
“小猫吃饭”、“套圈”、“吹泡泡”等故事,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也能够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
减法的初步认识
3-1=2 1+3=4 5-1=4
2-1=1 4-1=3 4-2=2
3-3=0 1-1=0 2-2=0
猜数游戏
教学内容
——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有关“6、7”的加减法,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2、通地小组交流,进一步练习本节课所学的有算式。
重点难点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有关“6、7”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练习
列出有关“6、7”的加法算式吗?(3+4=7,4+2=6)
(二)探究新知
1、猜数游戏
(1)小花猫非常,他特别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电脑显示)你们看,他遇上了公鸡哥哥,说:“公鸡哥哥,我给你出道题,我左手上有4个点,右手上有2个点,一共有几个点?列式(4+2=6)
(2)小花猫看山羊伯伯正在吃草,就向山羊伯伯说:“山羊伯伯,我给您出道数学题,我的两面三刀只手上一共有6个点,其中左手上有4个点,您猜猜我右手上有几个点?列式(6-4=2,你的右手上有2个点)
(3)小花猫也没有难倒山羊伯伯,他心里还挺不服气的,小花猫找狐狸姐姐说:“狐狸姐姐,我给你了道题,我的两只手上一共有6个点,其中右手上有2个点,你猜猜我的左手上有几个点?列式(6-4=2,你说对吗?)
2、同桌玩猜数游戏
两人一组,每组有7个图片,在桌上摆一摆,并列式计算。
3、想一想
我往口袋里装了7个土豆
□+□=7
7-□=□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32页的“练一练“的1-3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33页的“数学游戏”(以同桌为一组)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进行“猜数游戏”学会了有关
“6、7”的加减法,从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想一想”、“练一练”中得到提高。
跳 绳
教学内容
得数是8、9的加减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口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各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教具准备
电脑、彩笔、口算卡片、小正方形和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二)学习新知
1、说一说
(1)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同学们经过跳绳活动。看看照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绳?他们最多能跳几个?)
(2)同学们提出问题大家谁来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绳?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甲:一共有8个同学,我是数出来的;
学生乙:跳绳的有6个,抡绳的有2个,6+2=8;
学生丙:有4个女生,有4个男生,4+4=8……(老师板书)
(3)说一说有关“8”的减法算式吗?(8-1=7,8-2=6……)
2、画一画
(1)小象最喜欢和红色和蓝色了,不管画什么,他都要用上这两种颜色(电脑显示)小象正在涂一个包含9个小正方形的大正方形,仔细观察他是怎样涂的?(1红8蓝)
(2)同学们就像小象这样,选出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来涂的格,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说。(学生甲:2+7=9,9-2=7)
3、试一试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填空
7+2=□ 6+3=□ 5+□=8
9-4=□ 8-5=□ □-4=5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5页“练一练”1-3题。
(四)思维训练
洲戏:8、9的组成。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通地有趣的情境,学会了有关“8、9”的加减法,又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能够正确地口算“8、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有条理地思考一表达了。
(六)板书
8、9的加减法
1+7=8 8-1=7 1+8=9
2+6=8 8-2=6 2+7=9
可爱的小企鹅
教学内容
图画应用题,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述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也就是要学会说知道什么和什么、算什么?
2、通过看图说话,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看图口述三句话。
2、联系加法的含义,能正确地列出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口述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1)我们都知道,北极有北极熊,谁知道南极有什么动物?(企鹅)
(2)老师出示企鹅图片,在左边贴了几只企鹅?在右边贴了几只企鹅?(学生:老师在左边贴了6只企鹅,在右边贴了3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画大括号、问号)
(3)这道题告诉我们左边贴了6只企鹅,右边贴了3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
(4)大括号、问号分别表示什么?(大括号表示“一共有几只企鹅?问号表示问题)
(5)让学生能完整地把这道力画应用口述一遍?(学生口述)
(6)列式计算:6+3=9
(7)学生看(电脑显示)这9只企鹅准备回家了(出示大括号)现在只能看见3只了,其余被冰山挡住了,冰山后面有几只?(出示问号)
(8)列式计算:9-6=3
2、试一试
(1)老师这里有8枝铅笔,分别放在两个笔筒里,该怎样放?
(2)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把这8根小棒有条理地分成上下两部分。两人一组,一人摆、一人记录。
(3)想一想,老师有9根香蕉,想分给两只猴子吃,可以怎样分?(用小棒当香蕉)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7页“练一练“的1-3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37页的“数学游戏”。
(五)课堂小结
通过看图学会了说三句话,你能叙述知道了什么和什么,算什么。
六、板书设计
图画应用题
□□□□□□ □□□ □□□□ ?只
?只 9只
6+3=9只 9-4=5只
操 场 上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操场上”学生所喜爱的活动情境为题材,引发出“比多少”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第二单元中学习了比较,其中包括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粗细、轻重等,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并初步建立了比较的思想。第三单元前面几节课学习了加减法,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重点是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将比较和加减法相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趣激学
  师:同学们爱看动画片吗?我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大家看一看。
  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
  (画面呈现:由校门进入操场,学生和老师拿着毽子,学生蹦蹦跳跳地来到操场活动,聚焦到踢毽子的场面,画面由动到静,由远及近,停留在例题图上。)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呀?
  生:这是在学校的操场上。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大家观察。(教师手指例题图)这里直接告诉你哪些数学信息,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同位议论。)
  师:好,谁来说一说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出以下问题,顺序不尽相同。)
  生:①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0人在踢毽子。
  ②老师有2人,同学有8人。
  ③男生有3人,女生有5人。
  ④一共看到7个毽子,老师有2个。
  ……
  (教师边与学生说说答答,边整理板书:踢毽子)
  老师有2人,学生有8人。
  男同学有3人,女同学有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
  师:好!大家讨论得真热烈,谁来说说你们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大胆设想,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也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可能提出以下问题,顺序不尽相同。)
  生:①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几人?
  ②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老师比学生少多少人?
  ③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
  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人?
  ④女同学和男同学相差几人?
  男同学和女同学相差几人?
  ⑤给男同学添上几人就和女同学同样多?
  给女同学去掉几人就和男同学同样多?
  ⑥给老师添上几人就和同学同样多?
  给同学去掉几人就和老师同样多?
  ⑦女同学比其余的人(老师与男同学的和)少多少人?
  男同学比其余的人(老师与女同学的和)少多少人?
  ⑧老师和同学一共10人,其中男同学3人,女同学5人,老师几人?
  老师和同学一共10人,其中老师2人,女同学5人,男同学几人?
  老师和同学一共10人,其中老师2人,男同学3人,女同学几人?
  ⑨比2人多8人是几人?
  比3人少2人是几人?
  比8人少5人是几人?
  比5人多2人是几人?
  ……
  师:大家真聪明,能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一部分问题,其余的问题留给你们去完成好吗?
  先看学生比老师多几人?(6人)也就是老师比学生少几人?(6人)
  (教师边板书,边将例题图活动起来。)
  ○○老师图像
  □□□□□□□□学生图像
  (师生人数一一对应后,多6人)
  师:通过看图能知道什么?
  生:学生比老师多6人,老师比学生少6人。
  师:你会列出算式吗?(可让学生列出减式,也可出现书上的:□-□=□,让学生填写减式。)
  生:算式是8-2=6。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学生比老师多6人,也就是老师比学生少6人。
  师:同位的同学互相说说8-2=6表示什么意思。
  (掌握学生比老师多6人,老师比学生少6人即可。)
  师:以下几个问题你们会列式解答并说说表示什么意思吗?
  ①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
  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算式)
  ②女同学和男同学相差几人?
  ③男同学和女同学相差几人?
  ④给男同学添上几人就和女同学同样多?
  给女同学去掉几人就和男同学同样多?
  ⑤给老师添上几人就和同学同样多?
  给同学去掉几人就和老师同样多?
  (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独立、安静地思考。)
  师:谁解答第①题,并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5-3=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也就是男同学比女同学少2人。
  师:谁跟他的算式一样?
  (再用图印证○○○○○女生)
  □□□男生
  师:谁解答第2题,谁解答第3题……
  大家同意他们的解答方法吗?
  这节课我们先解答这些问题好吗?
  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
(三)反馈矫正,拓宽思路
  师:下面我们做三项练习,评一评自己学得怎么样。先打开书42页,看看42页上的内容你会吗?(就是刚才学的内容)再看看43页上的“练一练”,“练一练”里一共安排了几组题?
  生:有三组题。
  师:每组题目的要求是什么?(让学生先看再解答。)
  生:第一组题目是摆一摆、填一填,第二组题目是看图填数、填算式,第三组题目是看图填空。
  师:现在动笔解答。(教师巡视,学生抓紧时间解答。)
  第1题,先在屏幕上出示第一幅图,指名填空,然后说说8-5=3表示什么意思,再出示第二幅图,大家回答教师填写,然后说说6-4=2表示什么意思。
  第2题,学生有序地说,教师填写。
  第3题,说结果,怎么来的。
  (回答后用电教片演示,先出原图→每人坐一把椅子→都坐好后看结果,印证前面的答案。而后恢复原图→去掉3把椅子,让学生思考,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列式计算。最后让学生思考,如果想空着4把椅子怎么办。拓宽思路,发散思维。)
(四)及时评价,心中有数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1.我喜欢学。
  2.对于比较多少的题目我会思考。
  3.知道女生比男生多也就是男生比女生少用减法计算。
  4.我也觉得大家学得很积极,收获不少,我提议评个集体奖吧,大家同意吗?

延伸阅读
复习教学内容: 教材第87~88页复习1~6。教学目标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一年级教案
2021-04-12
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学案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一年级教案
2021-04-12
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重难点突破1.理解100以内整十数一年级教案
2021-04-12
一年级数学下册《拔萝卜》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 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一年级教案
2021-04-12
本单元包括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搭积木(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一年级教案
2021-04-12
2020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第一部分 整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全套教材一年级教案
2021-04-11
一年级数学下册《去游乐园》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建立一年级教案
2021-04-11
第二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从课本第25页~第40页,一年级教案
2021-04-11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案教学内容:前 后 (第2页)教学目标:1、学一年级教案
2021-04-11
上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认识整十数课时数第1课时总课时数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用小一年级教案
2021-04-11
  •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