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语文《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www.cnfzdj.com--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棉花姑娘》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棉花姑娘》是一篇科学童话,寓科学常识于形象的故事中,介绍了不同的动物消灭不同的害虫。全文注音并配有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认识事物、了解常识。

  1.识写生字。

  课文生字中,13个要求认读,7个要求书写。"别、干、奇"既要求认读,也要求书写。

  认读"棉、娘、飘、吐、啦"5个形声字,先借助声旁读准字音,再借助形旁了解字义。例如:"娘"的声母是鼻音"n",单独读第二声,在"棉花姑娘"中"娘"读轻声;"女字旁"表示它的意思,"良"表示读音,"娘"是子女对母亲的称呼。

  认读"颗、治",宜将字音、字形和字源结合起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根据字形,弄清字义。例如:"颗"左边的"果"表示读音,右边的"页"表示与头有关,"颗"原来指小头,后来指颗粒状的小东西,如"七颗星星"。

  认读"干、别、然、奇、碧",宜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再用字组词说一说,最后根据字形记一记。例如:"干"是多音字,引导学生正确认读"树干(gàn)",再用"干"组成"干活""能干"等词语,最后用"拆合法"记字形,"两横+一竖"合成"干",意思是"树的重要部分"。"奇"宜借助熟字"大+可"识记,借助"大",认识"大字头"。

  认读"燕",宜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识物结合起来。

  本课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重点指导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病、医",写好"病字头",按笔顺正确书写"医";"奇、星"是上下结构的字,关注上下部件的大小宽窄;"奇、星、干、七"关注长横的写法;"别"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2.朗读课文。

  抓住提示语和标点,指导读出人物的语气。抓住"吧"和感叹号体会人物的心情和语气。比如:第2自然段重点指导结尾是"吧"的句子,读出不同语气。棉花说的话,结尾"吧"语气要上扬,表示急切、盼望;小燕子、啄木鸟、青蛙的答句,结尾"吧"语气应略下沉,表现出它们的有礼貌却又无能为力。

  3.迁移运用。

  积累与拓展ABAB式偏正短语,比如:火红火红的枫叶、火红火红的太阳、金黄金黄的落叶,把短语放在语境中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提取信息,用"只会"说话,了解不同动物吃不同害虫。拓展其他动物的资料,仿照课文对话形式拓展说话,通过"请"和"!"的搭配。感受祈使句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祈使句请求的语气,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

  3.初步体会"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表达效果,并进行说话练习。

  4.了解不同的动物分别消灭不同的害虫的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

  1.读出文中祈使句请求的语气, 读好对话。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词语理解、分角色朗读。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 归类认读,认识事物

  1.板书课题,认读"棉、娘"。

  要点:"娘"的声母是鼻音"n",单独读第二声,在"姑娘"中"娘"读轻声。

  提示:棉花是植物,所以左边是"木字旁";姑娘是女生,所以娘是"女字旁",右边的字念"良"。

  2.归类认读"瓢、吐、啦"。

  (1)你认识哪个字?请你做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

  (2)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借助形声字特点教学。

  3.结合字理,认读"颗、治"。

  (1)你怎么记住"颗、治"?

  提示: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字形。

  (2)字理析字:古人根据人头的模样造了"页"这个字,"颗"表示小而圆的事物,星星远远看上去又小又圆,就说"一颗星星"。"治"本义指水名,后来指治理水,现在表示"治病"。

  4.凭借经验,自由认读"干、别、碧、奇、然"。

  (1)你会读吗?

  (2)请你给它们组组词。

  (3)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要点:"干"是多音字,在"树干"中"干"读"gàn",另一个读音是"gān"。

  提示:"奇"由"大+可"合成,认识偏旁"大字头","大"作偏旁时"捺"变成了"点"。

  5.借助插图,认读"燕"。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故事里还有哪些人物?

  (2)认读"燕"。

  要点:"北"像翅膀,"四点底"像燕子的尾巴。

  板块二 指导朗读,读好对话

  1.尝试自读。

  (1)自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2.指导朗读长句子。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出示: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教师范读自然停顿,请学生模仿朗读。

  3.关注标点、语气助词"吧",指导分角色朗读。

  (1)(出示第2自然段)棉花姑娘生病了,她是怎么请求燕子给她治病的,燕子又是怎么回答的?

  (2)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中,出现了2个感叹号,2个"吧",情感一样吗?语气一样吗?

  提示:棉花姑娘话的结尾处"吧"语气要扬上去,表示心情急切;燕子的话结尾处"吧"语气向下沉一些,表现出无能为力。

  (3)分角色进行朗读。

  ①师生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

  ②同桌之间进行分角色朗读。

  ③组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

  提示:根据角色分配,把握人物说话的语气,有动作、有表情地进行分角色对话。

  4.关注标点、提示语,分角色读好对话。

  (1)出示第3、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这两段和第2自然段的相同及不同之处。

  要点:相同之处是棉花姑娘、动物医生说的话都是"!"和"吧"结尾;不同之处是,棉花姑娘见到青蛙时多了提示语,提示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读出人物的心情,表演时加上表情就更生动了。


  (2)分角色进行朗读。

  ①同桌之间进行分角色朗读。

  ②戴头饰分角色表演。

  ③组组合作进行分角色朗读。

  (3)出示棉花姑娘和七星瓢虫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和"。",师生一问一答练习。

  提示:看见问号语气往上扬。

  ①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惊奇",什么是惊奇?

  提示:请学生做惊奇的表情,结合"很快""吃光"体会人物心情,读出疑问的语气。

  ②同桌之间进行分角色朗读。

  板块三 积累词语,迁移运用

  1.积累ABAB式词语。

  (1)出示"碧绿碧绿""雪白雪白",读一读。

  (2)比较"碧绿"和"碧绿碧绿","雪白"和"雪白雪白"有什么不同?

  提示:感受叠词表示程度加深。

  (3)生活中,我们还能说碧绿碧绿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

  (4)游戏:老师说一个词,请你把它变成ABAB式的词语。

  举例:漆黑--漆黑漆黑;金黄--金黄金黄;通红--通红通红。

  2.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用上合适的叠词说一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天空是( )的,上面还飘着几片( )的云朵。( )的太阳高高的挂在蓝天上,照耀着大地。( )的小草从地里冒出了小脑袋,( )的油菜花迎着春风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板块四 练习说话,课外延展

  1.提取信息,练习说话。

  (出示课后练习题二)把图和相对应的内容连起来,再用"只会"说一说动物吃什么。

  棉花姑娘请 帮她治病,可是 只会 。

  2.课外延展,拓展说话。

  (出示喜鹊、蜻蜓、猫头鹰图片)棉花姑娘可能还会请谁来给自己治病?自己先读资料,再用下面的句式同桌之间练习说话。

  来了。棉花姑娘说:" 。" 说:" ,

  , !"

  举例:喜鹊飞来了。棉花姑娘说:"请你帮我捉害虫吧!"喜鹊说:"对不起,我只会捉田野里、草地上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

  板块五 整体观照,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

  (1)观察。

  会写的7个生字中,"病、医"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奇、星"是上下结构的字,"干、七"是独体字,"别"是左右结构。

  (2)范写。

  引导学生观察后范写讲解。"病、医"半藏半露,"医"的笔顺先横后"矢";"奇、星"关注上下部件的大小宽窄,"星""奇""干""七"关注长横的写法;"别"左窄右宽。

  (3)练写。

  要点:示范指导后多留出时间给学生写并及时反馈修改。

延伸阅读
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掌握着急、进来、衣服、头发、雨水等词语,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2
哪样教古诗才能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呢?请看下面教案设计,请广大教师斧正!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2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读懂句子所含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1
第七单元愿望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愿望为主题,编选了两篇主题课文《拔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1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壁虎借尾巴第一课时教案  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1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解题导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1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1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1-04-11

图文推荐

  • 推荐访问